新闻中心

处暑
作者: 来源: 日期:2020-08-22 浏览:7878 次

俗语称,“大暑小暑不是暑,立秋处暑正当暑”。此时气候处于阳消阴长的阶段,温度仍较高,加上时有秋雨,湿气较重,湿热并行;昼热夜凉,气候寒热变幻,稍不注意容易伤风感冒。古话说  “千寒易除,一湿难去,湿性黏浊,如油入面。”生活中我们还可从以下几方面来除湿。
饮食除湿
一般油腻、煎炸、辛辣的食物,以及膏梁厚味、黏滞肥腻之物,都属于湿热范畴。如果无节制地胡吃海塞,肠胃内的食物无法得到及时清理,就会出现口气重、喉咙痛等湿热表现。
祛湿宜食用清淡、易消化的清热利湿食物,比如绿豆、冬瓜、薏米等。祛湿清热后要通过健脾来治本。
身体除湿
首先,淋雨或出汗后及时擦干,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,不要猛吹空调,以防外邪侵袭。
其次,运动可加速湿气排出体外,跑步、健走、游泳、瑜珈等都是不错的选择。
运动要选在比较凉快的早晚,避免汗液流失过多造成津液亏耗。
居家环境除湿
如果房间里湿气很重,要在相对干燥时及时开窗通风,下雨时紧闭门窗,打开除湿机。
南方人少用易吸潮的棉被和荞麦枕,可选择不吸湿、透气好的丝绵被、记忆棉枕头。有太阳时及时晾晒被子、枕头等。处暑后,需
处暑后,需要做好这八件事

(上图分享自小米天气)
①多睡一小时,保持充足睡眠
处暑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,增加睡眠一小时,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,可以让人保持精神,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。
②多喝水、喝粥,预防秋燥
处暑后,天气较为干燥,会出现诸如皮肤紧绷、起皮脱屑、毛发枯燥、嘴唇干燥或裂口等秋燥现象。多喝水、多唱粥正是预防秋燥的好方法。
③多吃清热安神食物
处暑节气适宜进食清热安神的食物,但次进食不可太多,最好少食多餐。要少吃辛辣煎炸等热性食物,多食会助燥伤阴,加重秋燥。
④保护脐部,预防疾病
天气渐凉,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,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。要及时增添衣物,睡觉时盖好腹部,还可按摩肚脐,将肚脐部位的寒气驱散。
⑤少吹空调、少开电扇、关窗睡觉
处暑时节早晚温差较大,肺炎哮等呼吸道疾病容易发作,经常吹空调、吹电扇,很可能引发肩周炎、颈推病痛风等毛病。要少受“冷刺”。
⑥锻炼要坚持,但切勿过量
处暑节气以后,秋高气爽,适合户外运动。可根据个人体质,进行适当锻炼。但运动切不可过量,以免加重秋乏的程度。
⑦贴秋膘要循序渐进
进入初秋,夏天里比较差的食欲逐渐好转,但处暑节气时人的胃肠功能较弱,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加重肠负担,影响肠功能。
⑧注意胃部保暖
秋天要注意部保暖,睡觉时关好门窗,腹部盖薄被,以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。



上一篇:丧葬风俗——为何要遇七祭祀
下一篇:不想血糖高?每天吃饭前看看 控糖食物一览表